沉默是金的現代註解:閱讀《在人民之間》心得

 

2021.10.15

 

圖:《民間》專書封面,圖片取自讀墨網,網址:https://readmoo.com/book/210193456000101,時間:15:54。

由於推廣「大衆史學」和「影視史學」,所以對這本書深感興趣。想看看中國近幾十年的「民間」知識分子和臺灣「大衆史學」之中的知識分子有什麼異同?

「民間」這個詞,我們一聽之下,大概八九不離十,就可以知道什麼意思。不過,作者魏簡(Sebastian Veg)來自法國,原著書名 Min Jian: The Rise of China’s Grassroots Intellectuals,應是給西方人閱讀的。推想可知,他們未必懂得「民間」的內涵。所以作者很努力地說明什麼是「民間」?但他承認很難明確界定。畢竟這牽涉到跨文化的困境!

英文書名有個副標題“The Rise of China’s Grassroots Intellectuals”。按理“the Rise”之後,應該補充改為“the Rise and Fall of…… ”,才能名實相副。其實本書的內容中已明顯指出2008-2010年之後,中國國家機器一步步更加強力道,監管這些具有「自主意識、批判傾向,有意擺脫(off)國家體制」的知識分子。尤其自從2012年習近平上臺後,「民間」知識分子的言論空間每況愈下,幾乎完全“fall”了。至於聯經書局中譯本的書名《在人民之間:業餘史家、獨立導演、維權律師與部落客,從草根崛起的力量,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聲音與行動》(2021出版),比起英文書名更加背離本書的內容。難道作者本人及出版社的編輯都有所顧慮嗎?

從「導論」和「結論」,應該可以瞭解作者的主題和觀點,在此不用再一一分析各章的內容。倒是第四章談獨立電影,我看得特別仔細。說實在,1949年之後中國的學術和文化由於政治關係,真是世界唯一,最具「特色」,很難拿來跟其它地區比較。透過本章,首先,我進一步瞭解那段相對比較自由的年代(1993-2008)獨立電影導演的心態。其次,也許因為作者魏簡是社會學者,也許因為這些「民間」知識分子偏重現實上的種種問題,以至於從本書的內容看不出獨立電影導演有什麼歷史意識。我大概得知他們反對「大敘事」,否定任何「烏托邦」「目的論」,甚至他們放棄知識分子的「菁英」身份。如同作者所說的,他們屬於「傅柯式的」。以我的《史譜》來鑑定,他們的政治社會立場,屬於「偏激的個人主義」(radical individualism),既不是左派或自由主義派,更不是右派。說是「獨立」導演,的確有點貼切,可惜心有餘力不足,缺乏獨立的能量!

1990年代初期,當我提倡「影視史學」之後,不久上海復旦大學張廣智教授快速地把我的理念「移植」到對岸。我早就預知,在「權力生產知識」的環境中,他們很難有所作為。如今事實充分證明,他們所有的歷史影像書寫都成為大內宣的祭品,乏善可陳!

同樣的,自從我2003年起提倡「大衆史學」,對岸也有「公共史學」或「公衆史學」之說。如今看來,不論困在校園內的「公衆」史家,或者有意走出學院派的「民間」知識分子,彼此之間的處境可能雷同,噤若寒蟬吧!

在〈導論〉中,作者曾援引王小波的〈沉默的大多數〉,說了一句大概當今臺灣年輕世代不容易理解的話:「保持沉默反而成為政治漩渦中保存人性的唯一方法。」讀過這本書之後,有一心得,原來帝制專制時代的古諺「沉默是金」,如今中國「民間」知識分子為它下了最好的註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