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童歷史讀物挑戰專業史家





2020.04.27

偶然在書架上看到三本童書。它們差點被遺忘了,因為童書一向不屬於我的領域。但是一見到封面的圖樣,又覺得很親切,回想起它們出版期間,曾經也花了一點心思。

這三本童書,按照在臺灣出版的年代,先後是:
阿貝爾斯(Chana Byers Abells)《請不要忘記那些孩子》,林真美 譯,臺北:遠流,1997
波拉蔻(Patricia Polacco)《平克和薛伊》,楊茂秀 譯,臺北:遠流,2000
王文華,《埃及金字塔遠征記》(臺北:親子天下,2017)。

這三本童書都和歷史有關,也因為這個連結,我為它們撰寫導讀。三篇導讀,如果按照內容的「虛實」相關性,不妨由近而遠說起。

《埃及金字塔遠征記》的手法屬於時下流行的時空穿越敘事。以古埃及歷史事實為元素,虛構活潑的故事。我以〈長了翅膀的想像力〉為題,追問為什麼人們可以剎那間飛來飛去,穿越時空呢?進而提示,這正是傳說中古埃及那座人面獅身像向世人考試的謎題。答案就是「思想」,或者說,就是「想像力」。

《平克和薛伊》比上一本古埃及史更具有「真實性」。故事描寫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有位黑人少年因拯救白人少年,反而自己喪命的經過情形。我以〈美國南北戰爭的故事和歷史〉,陳述時代的脈絡,希望學童閱讀故事之餘,再往前一步,走入歷史如此才能更真切領會族群間和睦相處之道。

《請不要忘記那些孩子》文字極簡,以真實老照片為主,應該是給年紀更小的幼童閱讀的。記得當年接到出版社邀稿的通知,前後猶豫了好幾天。除了我對童書完全生疏,毫無經驗,更重要的原因是,這本書以納粹殘害猶太人為背景,藉由照片反映當時苦難幽暗的日子。如此沉重的歷史負擔,適合給成長中天真的幼童嗎?我邊想邊檢視,結果整本照片中沒有任何戰爭血腥的場面,更沒有集中營恐怖屠殺的鏡頭。每張老照片只有黑與白,卻充分呈現猶太人怎樣被隔離,陷入絕望困境之中。尤其那些幼童是書中的主角,要不是「被消失」,就是失去親人,孤苦無助。

經過一番斟酌,最後以〈歷史圖像中的眼淚〉為題,首先簡述猶太人的歷史。而後說明希特勒及德國納粹的緣由。這篇文章預設是供給家長和老師閱讀的,所以文字內容遠遠超出學童的閱讀能力。希望家長在陪讀及解說這些老照片時,考慮幼童的心理負擔,不要過分彰顯歷史的具體事實。這本童書相對地比前述兩本更真實,但總體閱讀目標,只要給自己的孩子們一點點感覺(feeling)就夠了。正如書名所說的「請不要忘記那些孩子!」

參與學童歷史讀物的製作,對於長期在專業史學工作的人來說,別具挑戰的意義。箇中滋味及其效應好比腦神經被扎了幾根針灸一樣。

圖(1):兒童讀物—《請不要忘記那些孩子》封面
圖(2):《請不要忘記那些孩子》內容某頁。
圖(3):兒童讀物—《埃及金字塔遠征記》

圖(4):兒童讀物—《平克和薛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