玻璃與近代西方思維典範的形成

 

2020.12.01

 

1980年秋天,剛到Buffalo不久,因地利之便,首次參訪同樣位於紐約州的康寧(Corning)玻璃公司。

那是一次十足的文化震撼(cultural shock)除了讚歎這家公司的規模及其先進產業,而且也被所屬的玻璃博物館深深著迷。在展場中,得以尤其親手觸摸古代羅馬的玻璃瓶罐,那一刻,如同觸電般有了超時空的連結。

從此開始,處處關心玻璃。喜歡它的透明性(transparency)和光學效應。進而反覆思考:玻璃這種物質與近代西方外向式(outward)思維的關係?與近代西方文化社會又有什麼關係?因此,八〇年代那幾年,前前後後至少去了五次康寧。

1994年夏天,終於有機會到威尼斯的穆拉諾島(Murano),走一趟當年(中古後期至近現代初期)的玻璃科技小島。於是隔年才有自信,敢動筆撰寫〈玻璃與近代西方人文思維〉〔 周樑楷,〈玻璃與近代西方人文思維〉,《當代》,112(臺北,1995.8),頁10-25〕。這篇文章後續引起一些迴響,並且有幾回應邀,也以相同的主題,在幾個不同場合演講。

前幾天(2020.11.23)赴東華大學通識中心的演講邀約。為了配合他們的系列演講主題,略為調整內容,講〈玻璃與近代西方思維典範的形成〉。感謝通識中心費心報導演講的大要。

相關連結:東華通識請周樑楷教授談「玻璃與近代西方思維典範的形成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