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譜和史圃:周樑楷與張四德的部落格

本網誌收列周樑楷教授與張四德教授的個人經歷、歷史著述、學術活動清單以及文章分享等內容。歡迎訪客瀏覽、閱讀與討論!

網頁

  • 首頁
  • 個人經歷與簡介
  • 周樑楷教授著述目錄
  • 歷年指導研究生暨學位論文
  • 張四德教授著述目錄
  • 誰想 • 隨想:張四德教授專欄

史學史及史學思想書籍(一):《歷史學的思維》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!分享至 X分享至 Facebook分享到 Pinterest
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

2020筆記

  • 2020筆記緣由
  • 立春
  • 歷史記憶和幸福婚姻
  • 立陶宛的肺腑之言
  • 路卡的夏天很有梗
  • 政治話術
  • 兩種Meta的相遇
  • 化外之民,域外之地:談李仙得的《臺灣紀行》
  • 史譜中的虛虛實實
  • 沉默是金的現代註解:閱讀《在人民之間》心得
  • 芎林有尊彌勒佛
  • 大學校園解封了
  • 中聲佳播數位文化的開幕
  • 大衆史學工作坊在成大
  • 歷史劇情片中的奴隸文化:《奴隸、電影、歷史》評介
  • 中秋已近了
  • 廢墟的力度需要後人加持
  • 遠距教學中期終考試題也改變了!
  • 另類的世界大戰中,「美國回來了!」
  • 痛失好友吳幼吾
  • 祝賀Wilma百歲生日快樂
  • 玻璃與近代西方思維典範的形成
  • 什麼是跨知識?
  • 自由世界百病叢生
  • 大衆史學在天主教臺中教區的實踐
  • 半導體的世界
  • 威爾 · 杜蘭的最後箴言:《落葉》中譯本再版有感
  • Glocalization新趨向
  • 日式海洋史觀
  • 大衆史學2.0向前走
  • 向凱薩琳 • 強森致敬
  • 疏開到山區
  • 臺灣轉大人了
  • 枇杷的滋味
  • 艾薩克森的傳記作品
  • 從《末代皇帝》中的一個停格畫面談起
  • 學童歷史讀物挑戰專業史家
  • 輕鬆就好

近期文章(周樑楷教授)

  • 近期文章(一):〈氣度恢弘的烏托邦: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時代的觀點〉
  • 近期文章(二):〈觀看世界、看見臺灣:西化、全球化及多元主義的反思〉
  • 近期文章(三):〈世界史的最後一冊,形同歷史的後照鏡:《人類該往何處去?—從源出非洲到海洋擴散,未來人類的歷史省思》導讀〉
  • 近期文章(四):〈日式海洋史觀:《文明的海洋史觀》導讀〉
  • 近期文章(五):大小寫的"way"有什麼不同?清教主義是怎麼轉變的?—張四德的《何處是桃源》跋
  • 近期文章(六):追隨宗徒,認識基督:文史小組的使命及實踐
  • 近期文章(七):怎樣閱讀新款的世界史?《被發明的昨日》導讀
  • 近期文章(八) : 推薦序—《來自德國史家的忠告 》

近期文章(張四德教授)

  • 近期文章(一):〈《林肯在中陰》導讀〉
  • 近期文章(二):八分四十六秒—美國弗洛伊德(George Floyd)之死以及黑人之怒
  • 近期文章(三):〈紀實報導導讀:從撕裂的忠誠心閱讀《白夜》〉
  • 近期文章(四):美國是帝國嗎?從美日的愛恨情仇談起—《空中帝國 • 美國的二十世紀》
  • 近期文章(五):從華僑到海外華人

特選文章(周樑楷教授)

  • 史學史及史學思想書籍(一):《歷史學的思維》
  • 史學史及史學思想特選文章(一):〈歷史意識是種思維的方法〉
  • 史學史及史學思想特選文章(二):〈宗教與史學的連結:紀念王任光神父/教授百年誕辰〉
  • 史學史及史學思想特選文章(三):〈一九五六年對英國馬克思史家的衝擊:以霍布斯邦和湯姆森為分析對象〉
  • 史學史及史學思想特選文章(四):〈永遠的死對頭:馬克思、史賓塞墓園巡禮〉
  • 史學史及史學思想特選文章(五):〈激進壯美的烏托邦:摩爾與湯姆森的職志〉
  • 史學史及史學思想特選文章(六):〈麥克尼爾和霍布斯邦世界史觀的比較〉
  • 史學史及史學思想特選文章(七):〈歷史的反思:《歷史的歷史:史學家和他們的歷史時代》導讀〉
  • 史學史及史學思想特選文章(八):〈傅斯年與陳寅恪的歷史觀點:從西方學術背景所作的討論(1880-1930)〉
  • 史學史及史學思想特選文章(九):〈湯恩比的史觀與形上思維〉
  • 史學史及史學思想特選文章(十):〈歷史的境界:形上與歷史思維〉
  • 大衆史學特選文章(一):〈大衆史學的定義與意義〉
  • 大衆史學特選文章(二):〈認識你自己—大家來寫村史與歷史意識的自覺〉
  • 影視史學特選文章(一):〈銀幕中的歷史因果關係:評論「誰殺了甘迺迪」及「返鄉第二春」〉
  • 影視史學特選文章(二):〈美國版「太平洋世紀」vs.臺灣華視版「太平洋風雲」〉
  • 影視史學特選文章(三):〈影視史學與歷史思維——以「青少年次文化中的歷史圖像」為教學實例〉
  • 專文翻譯(一):〈書寫歷史與影視史學〉

特選文章(張四德教授)

  • 專文翻譯(一):〈歷史事實與歷史電影:論「誰殺了甘迺迪」〉
  • 專文翻譯(二):〈發現哥倫布的發現〉
  • 特選文章(一):擺脫歐洲中心論的桎梏—— 以美國史家對非西方史研究與教育為例子

演講活動錄影

  • 【歷史的學思專題演講(20.04.18)】:歷史的意義
  • 【歷史的學思專題演講(20.04.19)】:歷史的境界
  • 【史學理論與思潮專題討論(14.10.31)】:歷史的「利」和「用」
  • 【史學理論與思潮專題討論(14.10.24)】:史譜之二—族群/民族~文化/傳統的理想類型
  • 【史學理論與思潮專題討論(14.10.17)】:史譜之一—從右派到左派的政治社會立場
  • 【史學理論與思潮專題討論(14.10.03)】:六十年來的史學思潮和歷史意識的趨勢

節目參訪連結

  • 【慈濟知音VOT:人文真善美通識課(21.06.19)】:「人間佛教與大衆史學」
  • 【新聞大解讀(19.01.01)】:用音樂 • 文史帶您去歐洲旅行
  • 【新聞大解讀(18.12.20)】:「東歐」、「中歐」童話般建築、豐富歷史、自然與文化風采

檢舉濫用情形

Powered By Blogger

搜尋此網誌

簡單主題. 主題圖片來源:luoman. 技術提供:Blogger.